快捷导航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管理智慧
  • 公开课
  • 咨询项目
  • 专家团队
  • 营销观点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企业内训
  • 企业文化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    管理智慧

   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,是经营水平重要还是管理水平重要?


    ◆ ◆ ◆ 
    01 . 
   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

    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内容。

    对于管理而言,我们需要有好的效益的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。

    因此,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,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,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;

    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,这个管理行为形式就是无效的,即管理资源的浪费。

    现象一:功劳与苦劳

   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:

    “我虽然没有功劳,但是我也有苦劳。”
    “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,但是我也是流血流汗呀。”
    “我流汗的时候,企业里还没有你呢!”
    ……

    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付出,但是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的产生绩效。

    很多人的衡量标准是他自己的付出,而不是付出的效果。所以常常看到的管理结果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、组织里熬年头的人得到重用。

    换句话说,人们常常以苦为乐,认为付出就是对得起组织,但是我们都很清楚,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,苦劳不产生绩效。

    现象二:能力与态度
     
    一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、一个小刘。

    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、勤勤恳恳的员工,每天都早来晚走,经常加班加点;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,从不加班的员工。

    结果,小李得到表扬,成为优秀员工,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,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。
     
    但是,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,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: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,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,完成任务。
     
    其实,关心态度还是关心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

    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对待能力和态度的关系,过多关注态度,结果就会导致组织中能干的人干死,不能干的人活得很好。

    原因是你关心态度而不是能力,让态度好的人得到肯定,结果导致大家关心态度,而不愿意真正地用能力说话。

    可是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,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。

    现象三:才干与品德
     
    德与才的取舍中人们希望德才兼备,如果两者不可兼得人们选择先德后才。

    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于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,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他们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,我很愿意同意这个选择。

    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,我们所面对的下属,一定不是德才兼备的。

    在这个前提下,我再问如何选择,结果 80% 左右的人选品德。但是我们必须知道,才干才产生绩效,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。

    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会更加注重才干的评价而非品德的评价。

    有人开始反驳我: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,才干很好,但是品德极坏,那不是对组织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?

    我同意这个说法,但是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:

    人都会犯错误,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,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。

    我坚持这个观点是因为管理所面对的人,不能够用道德来评价,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。

   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,人是自私和贪婪的;

    从行为学的角度看,人是懒惰的。这个自私、贪婪、懒惰的人,就是管理面对的人,他不是一个道德人,所以我们不能用道德来下赌注。

    看到今天这么多管理者犯错误,觉得这是管理的错误,我们的管理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,但是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是品德教育不够所致,我感到很难过。
     
    对于品德与才干这个问题的选择上,在两种情况下却必须强调以德为先。

    第一种情况是招聘人员的时候,我们需要首先考量这个人的品德,关注他的价值取向,才能不是优先考量的条件;

    第二种情况是提拔人员的时候,我们也需要首先考量他的品德,因为这个时候能力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他能否带领大家走在正确的路上。

    但是我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是,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,很少考量这个人的品德,更多的是关心学历、工作经验、个人能力。在提拔一个人的时候,也很少关心他的品德,更多的是关心过去的业绩、管理经验和经历。

    相反,在这两种情况之外,我发现:在日常的考核和日常的管理中人们常常考量品德而忽略了才干。这样做就刚好做反了。


    ◆ ◆ ◆ 
    02 . 
    管理是一种分配
     
    管理其实很简单,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,就是分配权力、责任和利益。

   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必须把权力、责任和利益等分,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。在管理上出错基本上都是没有把这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。
     
    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、利益留下,把责任分出去;

    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权力留下,把利益和责任一起分出去;

    也有管理者认为责任和权力以及利益都应该留在自己的手上,根本不做分配。
     
    这些管理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。管理是在责任的基础上所做的行为选择,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们需要在界定责任的同时,配备合适的资源,并让人们可以分享到管理所获得的结果。

    因此,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,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。
     
    我强调把责任分下去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,就是只有分配责任,人才才会真正地被培养起来。

    没有责任,人是无法真正激发出能力和热情,也无法真正发挥他的作用。
     
    唯有把责任分配下去,让每一个成员承担起他们的责任,管理才会发挥实际的功能,再加上我们给予和责任相适应的资源和分享,管理的效能就会发挥出来。

    ◆ ◆ ◆ 
    03 . 
   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
     
    国外很多公司倡导:领导做仆人,管理就是服务。

    我也同意,只是我们需要确认管理到底为什么服务。不明确管理为什么服务,那么管理是服务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毫无意义。
     
    管理是服务,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。

    假若你所处的组织不是以绩效评价的,比如我们的职能部门或者政府部门,那么管理始终为目标服务。因此管理是服务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含义,管理不是为任何人服务,它是为经营(目标)服务的。
     
    我们知道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是:经营能力、管理能力。

    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,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。

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,管理是第二位,也就是我以前强调的管理不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因。
     
   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,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来说明,当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,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;

    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,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;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“隔夜服务”,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;

    如果像戴尔一样用“直接定制”的策略,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。

    看看沃尔玛,沃尔玛的战略和许多中国企业的选择是一样的,“总是用最低的价格销售”,但是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沃尔玛成功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,盈利和增长最好的企业,而我们的企业不是。

    其实沃尔玛和我们的企业在经营战略上没有差异,我们的企业和它的差异就是管理与经营战略的匹配水平上的差异。

    这些例子只是说明这样两个观点:
     
    第一,管理做什么,必须由经营来决定;

    第二,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。
     
    中国家电企业为什么这么容易亏损?

    并不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不行,反而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太高了,超过了它们的经营水平。

    我们的大部分企业还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水平上,但是很多这样的企业竟然开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,结果一定是亏损!

    东亨咨询以同样的理由开始担心很多企业的管理培训,因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为为员工作领导力或者企业战略的培训,这样的培训会产生反作用的。

    因为你给员工的培训超过了员工所承担的责任,这样的培训东亨咨询称之为“培训过度”。
     
    当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的时候,这家企业离亏损就不远了。

    主页 公开课 企业内训 咨询项目 专家团队 新闻资讯 营销观点 管理智慧 关于我们
     
    东亨(石家庄)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    地址: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380号盛景大厦1518室
    电话:0311-86492613
    邮箱:donghengzixun@126.com

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24 东亨(石家庄)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   备案号:冀ICP备2021015120号-1